1、历史悠久:秦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,历史悠久,已有2300多年历史。如果追溯到西方周末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,中国的长城至少有2700年的历史。即使是明朝建造的长城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这样一座古老的伟大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,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,珍贵和罕见的。
2、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,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,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,西起嘉峪关,东至虎山长城,长城遗址跨越。
3、长城(The Great Wall),又称万里长城,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,是一道高大、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,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。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,而是以城墙为主体,同大量的城、障、亭、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。
4、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,越群山,经绝壁,穿草原,跨沙漠,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,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。古今中外,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、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。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北部延庆县境内,距离北京市70多千米。高速公路穿山而过,从北京驱车40分钟便可到达。
1、阳关古道: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桥梁,而阳关则是其中的一段。位于甘肃敦煌的阳关,虽如今只剩下一个黄土堆,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依然深远。 海上丝绸之路:起点位于福建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,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海路贸易的重要通道。
2、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,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、西藏乃至尼泊尔、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。它起自陕西西安(即长安),途经甘肃、青海,至西藏拉萨(即逻些),全长3千余公里。
3、阳关古道: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界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,现存的阳关虽只有一个黄土堆在沙漠之中,但雄风依旧,全部路线很长,从古长安(现陕西省西安)到印度、波斯等地,核心地点为甘肃的敦煌,嘉峪关沿线。海上丝绸之路: 起点为福建泉州,四古代通过海路和其他国家交流的通路。
4、徽杭古道始建于唐,是中国继“丝绸之路”“茶马古道”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,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,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作用,同时,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。
5、⑤明朝,海运发达,远达东非和红海。 ⑥清初,闭关锁国,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。目的:①贸易不以营利为主,而以加强友好往来或者宣扬国威为主。例如郑和下西洋。 ②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。例如丝绸之路。③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。如回族的。特点: ①先陆路贸易,后海路贸易。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。
1、作为草原丝绸之路上重要枢纽,呼和浩特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2400多年的重建史几乎就是草原丝绸之路风云变幻、纵横捭阖的美丽缩影。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,对于今日的呼和浩特来说,能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优势,有利于统筹发展国际国内市场,优化市场资源配置,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,深化经济技术合作。
2、其次,赛罕区的历史背景也颇为丰富。在历史上,这个地区曾是蒙古族的重要聚居地,也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区,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产业聚集。再者,赛罕区的经济发展在呼和浩特市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3、呼和浩特,蒙语意为“绿色之城”,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,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。这座城市不仅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,还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。
4、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中国北部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,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呼和浩特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,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,被誉为“内蒙古的明珠”。呼和浩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,当时这里是一个游牧民族的聚居地。
5、呼和浩特,这座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,不仅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也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典范。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,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,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。
现在的抚远是黑龙江的抚远,但电视剧里的肯定不是黑龙江的那个,我觉得和当初的绥远比较像,但绥远是个省,显然也不是,但应该是在绥远境内,因为绥远是今天内蒙古和山西靠近的地方,和大同、包头很近。不过,电视剧嘛,也许历史上并没有这个地方,也许是将历史上某个小城改了个名儿。
抚远在黑龙江省 电视剧中提及的是绥远。【绥远】为【中华民国】一级行政区,为【中华民国】时的塞北四省之一。包括今天【内蒙古自治区】的【呼和浩特市】、【包头市】、【乌兰察布市】、【巴彦淖尔市】、【鄂尔多斯市】以及【陕西省】【山西省】【河北省】部分地区。
电视剧我倒是没看过这部。不过抚远我倒是知道。我老家就是这里的,是属于黑龙江省佳木斯下面的一个县城。隶属乌苏里江附近。紧靠俄罗斯的哈巴罗夫斯克。其他的信息你可以登录百度贴吧。抚远。里面有详细的介绍。
《春桃的战争》作为一部典型的粗犷激昂的战争题材电视剧,将首播地区定位在充满柔和人文特质的广州,由此不难看出制片方对此剧的信心。首播平台是决定一部电视剧首映成绩的重要因素,电视剧市场一向认为,认为充满血腥、打杀场面的战争剧是北方观众的最爱,而对于广州等南方地区则是短板。
1、东西文明的碰撞:重新审视“欧洲文化中心论”,论文深入探讨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与影响。理论与价值: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与人文关怀,展示了学者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关注。复兴与商路:以5-14世纪为核心,论文聚焦草原商路的横贯东西,连接欧亚的历史角色。
2、耿升,河北阜平人,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,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。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和翻译工作。已出版译著50部,论文90余篇,译文180余篇。他的学术成果丰富,对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贡献颇丰。
3、他的专著《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》和《蒙古族文物与考古研究》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,揭示了草原地区与丝绸之路的紧密联系。《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》和《内蒙古岩画的文化解读》则进一步探讨了岩画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4、李静杰的学术成果丰富多样,主要体现在其著作和论文上。她的代表性著作有两部,分别是《汉地佛教后期造像艺术》和《青果集》,分别在1999年由知识出版社和故宫博物院的《故宫博物院院刊》发表。在论文方面,她的研究覆盖了北朝至唐朝的佛教艺术,深入探讨了多个主题。
5、年,他在《文艺争鸣》发表了关于《雷雨》中周朴园形象的深入分析,探讨了作品的超现实主题。同年,他还参与了《纪念陈垣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研究了民国时期陈垣的社交网络。
6、《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是一本汇集了重要研究成果的书籍,它诞生于2008年9月,当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。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共收录了47篇来自全球各地专家和学者的深度论文,以及7篇相关的讲话和综述。
第一个原因,宿怨。从高祖和亲以来,经过吕后、文帝、景帝,这几代皇帝以来的宿怨是导致汉匈关系紧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宿怨。和亲无效,征战雪耻。所以,武帝要把对匈作战作为自己毕生的一项大事业,这是武帝坚持对匈作战的第一个原因。第二个原因,机遇。
恢复汉、匈俩国之间断绝的友好关系,俩国边境安定,促进了汉、匈的友好相处,推动了汉匈的经济、文化交流。张骞俩次出使西域:公元前138年 目的:联络大月氏,攻打匈奴。公元前119年 目的:张骞率领使团,友好访问西域国家 俩次出使西域的作用: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。
若论汉武帝的历史功绩,莫过于抗击匈奴、巩固边防了。匈奴的侵扰是困扰汉代统治者的一大难题。汉初至武帝即位前期对匈奴实行了和亲政策。武帝即位以后,汉朝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,经济、军事、政治力量空前加强,对匈奴作战的条件成熟了。于是汉武帝改变和亲政策,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。
但是,武帝的征伐,对汉匈双方都造成了损失,就汉朝而言,四十余年的对匈作战,严重消耗了汉朝国力,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,几乎使亡秦之事复现,所幸的是匈奴综合国力远逊于汉,虽然这场战争使双方国力同时衰落,但对人口不多,经济基础薄弱的匈奴来说,影响更大。